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串铃草栽培的环境条件、繁殖方法、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串铃草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arden Plant Lobe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园林植物串铃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01T 0035-2023)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发布的关于串铃草栽培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从品种选择、繁殖方法、种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串铃草品种。这要求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不仅要考虑其观赏价值,还要注重其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例如,在呼和浩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因此应优先选择耐寒、耐旱且易于成活的品种。
繁殖方法
规程推荐了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播种繁殖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分株繁殖则适用于家庭园艺或小规模种植。对于播种繁殖,规程建议使用经过筛选和消毒处理的种子,并控制好播种深度和间距,以确保幼苗健康生长。分株繁殖时,则需注意母株的选择与分株后的养护管理。
种植管理
规程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株行距,既能保证通风透光良好,又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规定了浇水施肥的具体要求,如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以及根据不同季节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等。
病虫害防治
规程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如白粉病、蚜虫等,规程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比如,在发现初期症状时立即采取物理或生物手段进行干预,必要时可适量喷洒低毒高效的农药,但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此外,规程还特别提到要加强田间观察记录工作,及时了解植物生长状况及环境变化情况,以便做出相应调整。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规程旨在帮助从业者提高串铃草栽培的成功率,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