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行政村、社区的编码规则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范围内行政村、社区的标识、信息处理及数据交换。
Title:Geographic Information - Coding of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and Commun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 Part 12: Wenshan Zhuang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76.12-2023《云南省行政村、社区编码 第12部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规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各行政村和社区的编码规则。这项标准对于统一数据管理、促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重要条文解读
一、编码结构
标准明确了编码由行政区划代码和顺序码两部分组成。其中,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版本,确保了编码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顺序码则用于区分同一行政区划内的不同行政村或社区,采用三位数字表示,从001开始依次递增。
二、编码原则
1. 唯一性:每个行政村或社区只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2. 稳定性:编码一旦确定,在没有行政区划调整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3. 扩展性:编码设计应考虑未来可能的行政区划调整,预留足够的空间。
三、编码的应用
标准强调编码不仅用于统计和信息管理,还应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数据,支持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例如,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灾害应急响应等方面,标准化的编码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
四、实施与维护
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编码的管理和更新工作,定期检查编码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编码冲突或错误问题。同时,鼓励采用电子化手段进行编码管理,提升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云南省行政村、社区编码 第12部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不仅是一套技术规范,更是推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它为文山州内各行政村和社区提供了清晰的身份标识,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