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附子优质种根繁育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根选择与处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附子优质种根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Rootstock Propag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7T 130—2023《附子优质种根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附子种根繁育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附子的优质种根繁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规定,旨在提高附子种根的质量和产量,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标准中明确要求种根的选择必须严格。种根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且种根的直径不得小于1.5厘米,长度不低于8厘米。这一规定确保了种根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逆性,为后续的种植提供了优质的种源基础。
其次,在种根处理环节,标准强调了消毒的重要性。种根在种植前需用75%酒精浸泡5分钟,随后再用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杀灭种根表面的病原菌,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保障种苗的健康成长。
此外,关于种植密度,标准建议每亩地种植约3000株种苗,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之间,株距控制在30-40厘米范围内。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保证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附子的生长发育。
最后,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整个繁育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特别是对于常见病害如根腐病和叶斑病,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手段进行防控,以维护良好的田间生态环境。
这些条文从种源选择到田间管理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有助于推动附子种根繁育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显著提升附子种根的质量与产量,进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