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建设工程中交通工程优质结构的评价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交通工程优质结构的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tandard for High-quality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 Part 3: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交通工程》(DB37/T 5000.3-2023)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交通工程的优质结构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交通工程项目中涉及的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优质结构评价。标准明确了“优质结构”的概念,即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性。
二、基本要求
1. 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应完整准确,设计图纸需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设计单位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材料性能等因素,并提供详细的施工指导。
2. 施工准备: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人员培训到位,机械设备状态良好。同时,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过程:强调了对关键工序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还特别指出,在特殊环境下施工时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性、耐久性、功能性三个方面构成。其中:
- 安全性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强度、稳定性等方面;
- 耐久性主要考量材料老化速度以及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使用寿命;
- 功能性则侧重于使用便捷程度及舒适度等用户体验相关的内容。
四、评分细则
每个大项下设若干子项,并给出相应分值。例如,在安全性部分,对于钢筋连接处焊接质量这一小项设置了较高权重分数;而在功能性方面,则更加注重无障碍设施设置情况等等。
五、验收流程
规定了从自检到最终评定整个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具体步骤。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审查、现场检查、检测报告审核等内容。
六、附录
提供了常见问题解答及案例分析等内容供参考使用。这些信息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本标准。
总之,《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交通工程》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要求,还融入了许多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旨在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