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中采用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的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Dissipation, Vibration Reduction and Seismic Isolation in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246-2023《建筑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消能减震和隔震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设计原则
1. 基本原则
根据规程第3.1节,建筑消能减震与隔震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的原则。这要求设计师在选择技术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经济成本以及环境影响。
2. 抗震设防目标
第3.2节明确指出,消能减震和隔震结构的设计目标是在多遇地震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在设防地震下主体结构基本完好或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在罕遇地震下避免结构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材料与构件
3. 阻尼器选用
第4.3节强调了阻尼器的选择应基于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特性,同时考虑其耐久性及维护便利性。推荐使用金属屈服型、黏滞流体型等高效阻尼器。
4. 隔震支座性能
对于隔震支座,规程第4.4节规定其竖向承载力、水平刚度、摩擦系数等参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要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以确保长期稳定性。
施工安装
5. 施工质量控制
在第5.2节中提到,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特别是在安装隔震支座时需注意位置精度和平整度,防止因安装不当导致后续问题。
6. 监测系统设置
第5.3节建议对于重要工程应配备健康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控结构响应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验收与维护
7. 竣工验收标准
按照第6.1节的要求,在项目完成后必须进行全面验收,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方面,只有符合标准才能投入使用。
8. 后期维护保养
最后,规程还特别强调了对已建成项目的日常巡查和定期检修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过后更应该加强巡视力度,确保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以上内容只是该规程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相关规定。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