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与实施。
Title: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Road Transport of \"Two Passengers and One Hazard\" - Part 1: Production Safety Risk
中国标准分类号:P6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483.1-2023“两客一危”道路运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第1部分:安全生产风险》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规范。该标准对“两客一危”(即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的道路运输企业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从标准中选取若干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界定了“双重预防机制”的概念,即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管理。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而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及时发现并消除已存在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风险辨识
标准强调了全面性原则,在进行风险辨识时需覆盖所有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例如,对于客运车辆而言,不仅要考虑驾驶员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还需关注车辆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的技术故障风险。同时指出应结合季节性特点开展专项辨识工作,如冬季冰雪天气下路面湿滑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
风险评估
在风险评估环节,标准提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可依据经验判断风险等级;定量则要求运用科学方法计算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从而得出准确的风险值。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定期更新风险数据库,确保信息准确可靠,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了相应的管控策略。一般风险由班组或岗位负责日常监控;较大风险需要部门层面加强管理;重大风险则必须由公司高层直接参与决策制定专门方案。每项措施都必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建立台账记录执行情况。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是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以及动态巡查等形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跟踪监督直至彻底消除隐患。
持续改进
最后,标准还强调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企业应当建立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项内容。这包括但不限于收集反馈意见、总结实践经验、推广先进做法等手段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DB32/T 4483.1-2023》为“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系统化指导思想和技术支持。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去做,才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