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组装式应用开发平台的自研能力要求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性能效率、兼容性、易用性、可靠性、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组装式应用开发平台的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
Title:Modula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 Part 3: Self-research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ISC 0055-2024 组装式应用开发平台 第3部分:自研能力要求和测试方法》中“模块化设计能力”为例进行深度解读。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在模块化设计能力方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首先,新版标准明确了模块化设计能力应包括模块独立性、接口标准化和模块复用性三个方面。这意味着企业在构建组装式应用开发平台时,不仅需要确保每个模块能够独立运行,还要保证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遵循统一规范,并且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被重复利用。
以模块独立性为例,新版标准要求每个模块都应具备完整的功能闭环,即使脱离整体系统也能单独部署使用。这要求开发者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模块间的依赖关系,避免出现因某一模块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的情况。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建立完善的模块隔离机制,比如采用容器化技术来封装各个模块,从而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
其次,在接口标准化方面,新版标准强调所有模块间的通信协议必须符合行业通用标准,如RESTful API或gRPC等。这样做可以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使得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模块能够无缝对接。此外,还建议制定详细的接口文档,包括输入输出参数格式、错误码定义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维护人员快速理解并修改代码。
最后,关于模块复用性,新版标准指出应尽量减少重复造轮子的现象,鼓励通过共享组件库等方式来提升开发效率。为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体系,将经过验证的有效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并定期更新维护,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资源池供团队成员随时调取使用。
综上所述,《TISC 0055-2024》对模块化设计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且细致的要求,旨在帮助企业打造更加健壮、灵活且高效的组装式应用开发平台。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并落实这些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