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为困难群众提供节地生态安葬服务的机构和服务提供者。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Land-saving and Ecological Burial of Needy People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431-2023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服务规范》是一项旨在推动绿色殡葬、减轻困难群众家庭经济负担的地方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标准明确界定了“节地生态安葬”这一核心概念,即通过减少土地占用、降低资源消耗的方式实现遗体处理。这为后续服务提供了统一的衡量依据。同时,“困难群众”的范围也得以清晰界定,包括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确保了政策实施的精准性。
二、基本要求章节
该部分强调服务机构应具备合法资质,并配备专业人员提供服务。特别提到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比如预约登记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服务质量,维护逝者尊严。
三、服务内容与质量章节
此章节详细规定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形式及其相关要求。例如,骨灰存放架位需符合特定尺寸标准;树葬、花坛葬等形式则需确保植物生长良好且不影响周边环境。此外还提出要向家属提供详细的安葬方案说明及后续管理服务。
四、收费标准与补贴机制
标准明确规定不得乱收费,提倡合理定价并公示透明。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政府将给予适当补贴以减轻其经济压力。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社会关怀精神。
五、监督管理机制
最后,标准设置了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要求相关部门定期检查评估服务机构的表现。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从而保证整个服务体系健康有序运行。
总之,《DB50/T 1431-2023》不仅规范了节地生态安葬服务的操作流程,也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它标志着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