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芹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前准备、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设施芹菜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Celery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5T 176-2022《设施芹菜生产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咸阳市发布的关于芹菜设施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芹菜的种植条件、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芹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优质高产的芹菜品种。如‘四季香芹’、‘西芹’等。播种前需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常用方法包括温水浸泡和药剂拌种。温水浸泡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而药剂拌种则能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
二、育苗管理
标准强调了育苗环境的重要性。要求育苗棚内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湿度保持在70%左右。播种后要覆盖一层薄土,并及时浇水保湿。幼苗出土后要注意通风透光,防止徒长。当幼苗长至3叶1心时即可准备移栽。
三、定植技术
定植时行距建议为30厘米至40厘米,株距为20厘米至30厘米。定植深度以不埋住心叶为准,过深会导致烂心现象发生。定植后要立即浇足定根水,确保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重点在于肥水调控。生长期需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次至3次,每次每亩用量约20公斤。同时要定期检查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此外,还需及时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措施包括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生物措施可采用释放天敌昆虫;化学防治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
六、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采收时间。一般情况下,当芹菜植株高度达到30厘米以上,叶片充分展开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植株,影响后续生长。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芹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