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拱棚平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栽培设施与材料、菌种选择与培养、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拱棚平菇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yster Mushroom Cultivation in Arched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5T 151-2021 拱棚平菇栽培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延安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拱棚平菇的生产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平菇菌种。在实际操作中,种植户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例如,在温度较低地区可以选择耐寒品种,而在温暖湿润地区则可选择喜温品种。
二、栽培季节
规定了适宜的栽培时间,一般为每年春季3月至4月或秋季9月至10月。这段时间气温适中,有利于平菇生长发育。如果过早或过晚播种,可能会因为极端天气影响出菇效果。
三、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是影响平菇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建议使用棉籽壳、玉米芯等作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适量麦麸、石膏粉等辅料。合理的配方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菌丝体旺盛生长。
四、发菌管理
发菌阶段是整个栽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标准指出,在此期间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85%以上。同时要注意定期检查接种块是否感染杂菌,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
五、出菇管理
当菌盖完全展开但未开伞时即可采收。此阶段需要适当增加空气湿度至90%-95%,并降低光照强度以减少水分蒸发。此外还需注意避免机械损伤,以免造成污染。
六、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飞虱等害虫;化学药剂仅限于必要时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对于常见病害如褐斑病,则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来预防。
七、采收与储藏
成熟的平菇应在早晨露水干后采摘,这样可以延长保鲜期。新鲜采摘下来的平菇应当立即放入冷库中冷藏保存,温度设定为0℃~2℃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范围内。
通过遵循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拱棚平菇栽培的成功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