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成都市“全域通办”政务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流程、信息化支撑、监督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开展“全域通办”相关工作。
Title:Administrative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Universal Access\" in Chengdu (DB5101T 156—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156—2023 “全域通办”政务服务规范》是四川省成都市为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而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明确了“全域通办”的服务模式、业务流程、事项管理、数据共享和监督考核等方面的要求,旨在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其中关键条款包括: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的“全域通办”政务服务工作。这表明该标准覆盖了成都市所有区县,确保全市范围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和同标准办理。
2. 术语定义:“全域通办”指申请人可不受地域限制,选择就近的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材料,由受理地与属地协同完成审批服务的一种新型政务服务模式。这一定义明确了“全域通办”的核心概念,即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跨区域服务。
3. 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导向、便民高效、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的原则。这些原则强调了从民众需求出发,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确保操作合法合规,信息公开透明。
4. 服务模式:规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线上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全流程网上办理,线下则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全域通办”专窗。这种双轨制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又保证了服务的连续性。
5. 业务流程:要求建立统一的收件、受理、审核、批准、送达等环节,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具体来说,受理地负责材料接收和初步审核,属地负责实质性审查并作出决定,最后由受理地统一反馈结果给申请人。
6. 事项管理:提出要编制标准化的事项清单,包含事项名称、编码、申请条件、所需材料等内容,并定期更新维护。这样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同时也便于公众查询了解。
7. 数据共享:强调加强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健全数据交换机制,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这对于减少重复提交资料、提升审批速度至关重要。
8. 监督考核: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内部监督检查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两个部分。通过定期评估各参与单位的表现,及时发现改进空间,持续优化服务质量。
总之,《DB5101T 156—2023》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在推进成都市政务服务改革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内容涵盖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方方面面,对于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