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的供配电设施建设。
Title:Construction Standard for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DB22/T 5139-2023)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下面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等基本概念。例如,“居住区”是指由城市规划确定的居民生活区域,包括住宅建筑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供配电设施”则是指为居住区提供电力供应的所有设备及装置,如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电缆线路等。这些术语的明确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理解,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负荷预测等因素,合理确定供电容量。设计时需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并留有适当的扩展空间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此外,还应对配电室的位置选择、进出线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便于后期运维管理。
三、施工安装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方案。对于隐蔽工程,在覆盖之前应当经过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所有电气设备安装前均需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行接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接地系统的设置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以保障人身安全。
四、验收与投运
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工作。验收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性能测试、系统联调试验等。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规定值时才能正式投入运行。同时,还需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妥善保存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文件记录。
五、运行维护
为了保证长期稳定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电能服务,必须加强对供配电设施日常巡视检查力度。定期开展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另外,还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故障能够迅速响应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影响。
总之,《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DB22/T 5139-2023)为吉林省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提供了明确指导方针。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而且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于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