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团餐食品经营的基本要求、场所与设施、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配送及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从事团餐食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Operational Specifications for Group Meal Food Busin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779—2023《团餐食品经营操作规范》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团餐食品经营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原料采购与验收
标准要求:
1. 原料采购应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企业购进,确保来源可追溯。
2. 对每批原料进行感官检查和必要的检验,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解读:
这部分强调了源头控制的重要性。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定期评估供应商资质和产品质量。在验收环节,不仅要检查外观、气味等感官指标,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微生物、农药残留等项目检测,以保障原料的安全性。
二、加工过程管理
标准指出:
1. 食品加工区域应划分明确,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 加工设备、工具使用前后均需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状态。
解读:
加工过程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布局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的风险。同时,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程序,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机会,从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三、储存条件要求
规定如下:
1. 不同类型的食品应按其特性分别存放于适宜温度条件下。
2.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状况,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产品。
解读:
储存不当会导致食品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保存需求设定相应的环境参数(如冷藏、冷冻)。此外,建立健全的库存管理制度有助于发现并处理问题食品,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人员健康管理
规范提出:
1. 所有从业人员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方可上岗作业。
2. 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并保持个人卫生良好。
解读:
人的因素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通过严格的健康检查筛选合格员工,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个人卫生意识,可以大大降低因人为原因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概率。
五、应急处置措施
建议包括:
1. 制订应急预案,涵盖突发事件应对流程。
2. 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启动预案,并做好记录存档工作。
解读:
面对突发状况如原料污染、加工失误等情况时,事先制定好应对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还能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同时,完整详实的记录有助于追踪问题根源,便于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共同促进团餐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