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涪城麦冬良种繁育的技术要求、繁育流程、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涪城麦冬良种繁育的生产与管理。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Fucheng Ophiopogon japonicus - Part 3: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ality Seed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涪城麦冬地理标志产品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 5107T 120.3—2023)是指导涪城麦冬良种繁育的重要标准。以下对其中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一、品种选择与鉴定
标准明确要求选用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涪城麦冬优良品种,如“川麦冬1号”和“川麦冬2号”。规定需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附有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此外,还强调种子纯度应达到98%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得低于85%。
二、繁殖方法
该部分指出可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两种方式。种子繁殖时要求播种前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具体为将种子置于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以提高发芽率。分株繁殖则应在秋季9月至10月间进行,每株分蘖带须根数不少于3个。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详细的土壤改良措施。要求种植地土层厚度不低于30厘米,pH值控制在6.5-7.5之间。同时规定每年至少施有机肥两次,每次每亩施用量不少于2000公斤。灌溉上提倡滴灌节水技术,保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四、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倡导绿色防控理念。推荐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具体而言,在病害高发期可悬挂黄板诱杀害虫,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但严格限制用药次数和浓度。
五、采收与留种
关于采收时间,标准明确规定在栽种后的第三年冬季12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进行。采收后需挑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留种材料,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记。留种期间要注意通风干燥,防止霉变。
这些条款涵盖了从品种选育到最终采收留种的全过程,为确保涪城麦冬良种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