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珍珠绣线菊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珍珠绣线菊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arl Spiraea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2T 043-2023《珍珠绣线菊育苗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为珍珠绣线菊的规模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质资源管理方面,标准规定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上采集种子,并要求种子采收后需及时晾晒干燥,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以确保种子活力。同时建议建立种质资源圃,定期更新品种,保持遗传多样性。
关于播种育苗环节,标准提出基质配比应为草炭土:珍珠岩=2:1,pH值维持在6.0-6.5之间。播种前要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蒸汽灭菌。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3倍,覆土后喷洒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强调苗期要分次揭膜通风炼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控制白天18℃-22℃,夜间10℃-15℃。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可进行第一次间苗,株距保持在5cm左右。施肥遵循\"薄肥勤施\"原则,每月追施一次稀释后的氮磷钾复合肥。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生物方法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化学药剂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制,避免过量喷洒造成药害。特别要注意预防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发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销毁。
此外标准还明确了苗木出圃标准,要求主根完整、侧根发达,茎干挺直,叶片浓绿无病斑。高度达到15cm以上,地径不低于0.3cm才能定植移栽。同时规定了档案记录制度,包括播种日期、管理措施、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都要详细登记,以便追溯和改进。
这些关键条文构成了珍珠绣线菊育苗的技术框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导。严格执行标准不仅能提高育苗成活率,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质高效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