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窟寺古代壁画空鼓修复中灌浆材料的性能评估方法、技术要求和检测规则。本文件适用于石窟寺古代壁画空鼓修复过程中灌浆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routing Materials for Drumming Repair of Ancient Murals in Grotto Temples - Part 1: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routing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K85
国际标准分类号:9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680.1-2023《石窟寺古代壁画空鼓修复规范 第1部分:灌浆材料性能评估》是一项专门针对石窟寺壁画空鼓修复中使用的灌浆材料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灌浆材料”的定义为用于填充壁画空鼓部位,以达到加固效果的材料。这一定义强调了灌浆材料的功能性,即不仅起到物理填补的作用,还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以适应壁画长期保存的需求。
技术要求
1. 流动性
标准规定灌浆材料在25℃时的初始流动性应不低于200mm。流动性是衡量灌浆材料能否顺利渗透到空鼓区域的重要指标,确保材料能够充分覆盖待修复部位。
2. 抗压强度
要求灌浆材料7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MPa,并且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抗压强度直接关系到修复后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这是保证壁画长期保存的关键参数之一。
3. 粘结强度
粘结强度需满足与基体材料之间至少达到0.5MPa的要求。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有效防止因外界因素导致的再次脱落或损坏。
4. 耐水性
经过浸水处理后,灌浆材料的质量变化率不得超过5%,同时其抗压强度损失率也不得超过10%。这对于处于潮湿环境中的石窟寺壁画尤为重要,能够抵抗水分侵蚀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5. 环保性
明确指出灌浆材料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这体现了文物保护工作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
检验方法
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如何检测上述各项性能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条件。例如,通过特定仪器测量流动性;采用标准试块测试抗压强度等。这些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综上所述,《石窟寺古代壁画空鼓修复规范 第1部分:灌浆材料性能评估》从多个维度全面规范了灌浆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