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国大鲵野外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中国大鲵野外种群及栖息地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rvey of Wild Populations and Habitat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国大鲵野外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DB51/T 3064-2023)于2023年发布实施,是指导四川地区开展大鲵资源调查的重要依据。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重点条款一:调查范围确定
规程要求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对于大鲵分布区要进行网格化划分,网格大小一般为2km×2km。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调查覆盖全面且细致,避免遗漏重要分布点。
重点条款二:样线设置
每条样线长度应控制在2-5公里之间,样线间距不超过5公里。样线应尽量沿河流、溪流等潜在栖息地布设。这种布局方式能够有效捕捉大鲵的活动规律和分布特点。
重点条款三:调查方法
规程推荐采用直接观察法、痕迹调查法和环境DNA(eDNA)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其中eDNA检测要求采集水样体积不少于1升,并在48小时内完成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传统调查手段的不足,提高检测效率。
重点条款四:数据记录
所有调查信息需包括经纬度、海拔高度、植被类型、水质状况等要素。特别是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水温等必须精确记录。这些基础数据对于评估大鲵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重点条款五:栖息地评价
规程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栖息地质量进行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理环境因子(如水流特征)和社会经济因子(如人类活动强度)两大类。通过科学量化评估,可为保护措施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重点条款六:报告编写
最终报告应包含调查背景、方法、结果、结论及建议等内容。特别强调要附上详细的分布图和生境照片。这有助于直观展示调查成果,便于后续管理工作。
以上是对规程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度解读。规程的实施将极大提升四川地区大鲵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为珍稀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