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薯尖菜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薯尖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ato Sho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3T 220-2023《薯尖菜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宜昌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薯尖菜的种植、管理及采收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1. 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薯尖菜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薯尖菜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 种植密度与施肥
推荐每亩种植约1万株左右,行距控制在30厘米,株距保持在20厘米。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复合肥。追肥则需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进行,特别是在旺盛生长期,可适当增加氮肥比例,促进叶片快速生长。
3. 病虫害防治
强调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当发现病虫害时,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此外,还提倡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4. 采收标准
规定薯尖菜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播种后60至80天,此时叶片鲜嫩、纤维少。采收时要保留主茎上部至少两片完整叶片,以便后续再生。同时,注意避免损伤根系,防止感染病菌。
5. 质量检测
明确了薯尖菜质量检测项目包括外观品质(色泽、形态)、内在品质(水分、维生素C含量)以及卫生指标(农药残留)。所有产品均需符合NY/T 744标准,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薯尖菜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到收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为提高薯尖菜产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