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制曲用小麦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储存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制曲用小麦的生产与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Cultivation for Qu Mak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55-2023制曲用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制曲用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及其解读:
选址与整地
条文: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非禾本科作物的地块作为种植地。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种植环境的重要性。平坦的地势有助于均匀灌溉和排水,避免积水导致的小麦根部病害。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小麦生长。而选择非禾本科作物的前茬地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禾本科作物可能携带特定的病原体或害虫。
品种选择
条文: 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小麦品种。
解读: 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能有效抵抗各种病害,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适应性广意味着该品种能在多种环境下良好生长,而高蛋白质含量则是制曲用小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播种
条文: 播种时间为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8公斤左右。
解读: 秋季播种有利于小麦在冬季休眠后快速返青生长。合理的播种量既能保证足够的苗数,又能避免过度密植带来的通风透光不良问题。
肥水管理
条文: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应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施用,拔节期和孕穗期需重点施肥。
解读: 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拔节期和孕穗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合理施肥对于促进穗粒发育至关重要。
病虫害防治
条文: 应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解读: 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因此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既环保又安全。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核心部分,旨在指导制曲用小麦从选地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确保最终产品达到高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