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南麓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的技术要求、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南麓区耕地质量的调查、评价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of Arable Land Quality in Yinshan South Area, Inner Mongolia - Part 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062.3—2023 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第3部分:阴山南麓区》是专门针对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耕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的技术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应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指标。自然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特征等,而社会经济因素则涉及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制度等。这一规定强调了耕地质量评价不能仅仅依赖单一指标,而是要全面考量多种影响因素。
其次,在土壤理化性质的评价中,标准特别强调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性。根据标准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当达到一定水平,低于此标准的耕地将被评定为较低等级。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生长,还关系到土壤结构和肥力维持。
再者,关于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标准指出对于坡度超过一定数值的耕地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这是基于阴山南麓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防止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影响耕地可持续利用。
此外,标准还对灌溉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良好的灌溉系统是保证耕地高产稳产的关键之一。因此,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耕地所需的最低灌溉保障程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分方法。
最后,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标准采用加权平均法来确定最终的耕地质量等级。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评价因子之间的实际贡献率,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DB15/T 3062.3—2023》通过对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为阴山南麓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也为其他类似区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