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苦荞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预防和减控技术要求,包括种植、收获、贮藏、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苦荞的种植、加工企业及相关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对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Aflatoxin in Buck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8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735-2023苦荞黄曲霉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贵州省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指导苦荞种植与加工过程中有效预防和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关键概念如“黄曲霉毒素”、“预防措施”等。其中,“预防措施”被定义为在苦荞生产、收获、储存等各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操作以降低黄曲霉菌及其毒素产生的可能性。这为后续具体技术要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预防原则”中强调了“综合防控”的理念,即通过农业管理、物理防治、化学干预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田间管理上提倡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避免因环境胁迫导致作物抗病性下降;同时建议使用抗病品种,并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及温度变化情况。
再者,“收获后处理”章节特别指出,在采收时应避开雨季或潮湿天气,确保籽粒充分干燥后再入库保存。此外,还规定了入库前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并采用低温通风技术维持库内适宜条件(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小于65%),防止霉变发生。
另外,“检测与评估”部分明确了样品采集方法以及实验室分析流程。要求每批次产品均需抽取代表性样本送检,并记录相关数据形成档案资料存档备查。对于检测结果超标的情况,则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追溯问题源头并及时整改。
最后,“信息反馈机制”强调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鼓励农户之间分享经验教训,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鼓励科研机构持续开展新技术研发工作,不断完善现有标准体系。
综上所述,《DB52/T 1735-2023苦荞黄曲霉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注重实际操作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