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延安地区黄芪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延安地区黄芪的规范化生产。
Title:Yan'an Region Astragalus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6T176-2021《延安地区黄芪生产技术规程》是专门针对延安地区黄芪种植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选址与整地
- 标准要求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地。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整地时需深翻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
2. 种苗选择与处理
- 种苗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二年生黄芪植株作为繁殖材料。播种前需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15分钟。
3. 播种方法
-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播种深度为3-5厘米。每亩播种量约为2公斤。
4. 田间管理
- 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施肥方面,除了基肥外,在生长中期还需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用量约20公斤。
5. 病虫害防治
- 重点预防根腐病和蚜虫等常见病虫害。对于根腐病,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蚜虫,则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6. 采收与加工
- 黄芪一般在种植后第二年的秋季进行采收,此时药材质量最佳。采收后需及时清洗泥土,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3%,然后分级包装入库保存。
这些条文旨在规范延安地区的黄芪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程有助于提升黄芪产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