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栌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黄栌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tinus coggygria Seedling Propagation by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193-2022《黄栌播种育苗技术规范》是由陕西省西安市发布的关于黄栌播种育苗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与处理”部分,标准明确指出种子应于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采集,此时种子成熟度最佳。采集后的种子需进行净种处理,确保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以提高发芽率。此外,种子的储藏环境温度应控制在0℃至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种子的寿命。
其次,在“播种”环节,标准强调了播种前土壤准备的重要性。要求土壤必须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确保土壤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每亩播种量为3公斤至5公斤,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到3倍。
再者,“苗期管理”部分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包括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适时追肥,促进苗木生长;定期除草,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以及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综合防控。
最后,在“苗木出圃”阶段,标准规定苗木达到一定高度和地径后方可出圃。具体而言,苗木高度应在30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0.4厘米,并且根系完整无损。出圃时要按照规格分级包装,便于运输和种植。
以上是DB6101T 193-2022《黄栌播种育苗技术规范》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黄栌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