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有色金属矿山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估程序、指标体系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有色金属矿山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效果的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ffect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Nonferrous Metal Mine Contaminated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有色金属矿山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规范(TACEF 154-2024)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的修订与完善。本文将聚焦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模型”的更新内容,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TACEF 154-2024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模型引入了更为精确的风险计算公式,并增加了考虑自然背景值的因素。这一改动旨在更准确地反映场地内重金属的真实危害程度,避免因忽视背景值而导致的误判。
例如,假设某矿区需对铅(Pb)污染进行评估,根据新标准的要求,首先需要采集代表性样品并测定其浓度。然后,结合区域内的土壤背景值,利用公式:R = (C - B) × F × E 来计算风险值(R),其中C为样品中铅的实际浓度,B为背景值,F为毒性响应系数,E为暴露频率。通过此公式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
此外,新标准还强调了长期监测的重要性,要求定期复核上述参数的变化情况,确保修复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这对于保障修复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TACEF 154-2024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模型的优化升级,不仅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也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具体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从而实现有效的污染控制和环境改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