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桩计量远程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计量远程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ile Met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K74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292-2023电动汽车充电桩计量远程监测技术规范》是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电动汽车充电桩计量远程监测的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适用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的计量性能、数据传输、远程监测等方面,旨在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计量性能要求
1. 基本误差:充电桩的基本误差应符合GB/T 27930的规定。这意味着充电桩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这一要求确保了用户支付的电量与实际消耗的电量相符,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2. 重复性:充电桩的重复性误差不应超过0.5%。重复性是指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良好的重复性表明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因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
数据传输
1. 通信协议:充电桩应支持DL/T 645或Q/GDW 1376.1等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定义了充电桩与监控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标准格式,保证了不同厂家生产的充电桩能够被统一管理。
2. 数据完整性:所有传输的数据必须完整无误地到达接收方。任何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包都应通过重传机制来纠正,以确保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远程监测
1. 实时性:对于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其更新频率至少为每秒一次。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2. 安全性:采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或篡改。同时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只有经过验证的身份才能访问相关资源。
以上只是部分重要内容的概述,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深入理解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及实施方法。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33/T 1292-2023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