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上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飞防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 Protection UAV Field Defen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4T 18-2022《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规程》是针对植保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作业中的一系列规范和技术要求。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航线规划
原文: 航线规划应根据作业区域地形、作物种类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设置航线,确保飞行高度与速度适中。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航线规划的重要性。合理的航线规划不仅能够提高作业效率,还能减少药液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飞行高度通常设定在1-3米之间,速度则控制在4-6米/秒范围内,以保证喷洒均匀且覆盖全面。
5.2 飞行准备
原文: 在每次作业前,需检查无人机各部件状态,包括电池电量、喷洒系统、导航设备等,并进行试飞验证。
解读: 做好充分的飞行准备工作是保障作业安全和效果的基础。电池电量不足会导致中途返航,影响作业连续性;喷洒系统的检查可以避免药液泄漏或堵塞;而导航设备的校准则是确保航线精确执行的关键步骤。
7.1 药液配制
原文: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配置药液,禁止使用未登记备案的产品。
解读: 此条规定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正确配比药液不仅能提高防治效果,还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使用合法合规的农药产品有助于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9.1 数据记录
原文: 每次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记录作业面积、用药量、天气状况等相关信息,并妥善保存。
解读: 数据记录对于后续分析作业效果、优化操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评估作业成本效益,为未来类似任务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在发生争议时,完整准确的数据记录也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内容是对DB6104T 18-2022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植保无人机飞防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