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食品
  • DB6104T 15-2018 咸阳传统特色小吃 秦人三原疙瘩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

    DB6104T 15-2018 咸阳传统特色小吃 秦人三原疙瘩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
    咸阳传统特色小吃秦人三原疙瘩面制作工艺技术规程地方美食
    18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4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咸阳传统特色小吃秦人三原疙瘩面的制作工艺要求、原料选用、加工流程及质量控制技术规程。本文件适用于咸阳市及周边地区秦人三原疙瘩面的传统制作与经营。
    Title:Traditional Qin San Yuan Dumpling Noodle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in Xiany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 封面预览

    DB6104T 15-2018 咸阳传统特色小吃 秦人三原疙瘩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
  • 拓展解读

    DB6104T 15-2018《咸阳传统特色小吃 秦人三原疙瘩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咸阳市发布的关于秦人三原疙瘩面的地方标准。这一标准对秦人三原疙瘩面的制作工艺、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规范,旨在传承和保护这一地方特色美食。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秦人三原疙瘩面”的概念,即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的揉制、发酵、成型、煮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小吃。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二、原材料要求

    1. 小麦粉:应选用优质小麦粉,蛋白质含量应在10%以上,湿面筋含量不低于28%,确保面团的弹性和韧性。

    2. 水:使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

    3. 辅料:包括食用盐、植物油等,均需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三、制作工艺

    1. 和面:将小麦粉与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揉成光滑的面团,揉制时间不少于10分钟,使面团充分吸收水分,增强筋力。

    2. 发酵:将揉好的面团放置在温度适宜(约25℃)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2至4小时,直至面团体积膨胀至原来的1.5倍左右。

    3. 成型:发酵后的面团分割成小块,手工搓制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圆形疙瘩,确保每颗疙瘩大小均匀。

    4. 煮制:将成型的疙瘩放入沸水中煮制,水温保持在95℃以上,煮制时间约为8至10分钟,直至疙瘩浮起且表面光滑。

    四、质量要求

    1. 外观:疙瘩表面光滑,颜色呈浅黄色,无裂纹、无杂质。

    2. 口感:入口滑爽有弹性,咀嚼时富有层次感,无生硬或粘牙现象。

    3. 营养成分:每100克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7克,脂肪含量不超过3克。

    五、检验方法

    1. 外观检查:通过目测和手感判断疙瘩的外观和质地。

    2. 煮制测试:按照标准规定的煮制条件进行试验,观察疙瘩是否达到规定的熟化程度。

    3. 化学分析: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六、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标志:产品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2. 包装:采用密封性良好的包装材料,防止外界污染。

    3. 运输: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和日晒雨淋。

    4. 贮存: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低于75%。

    通过严格执行DB6104T 15-2018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秦人三原疙瘩面的质量水平,促进这一传统小吃的规范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3201T 1152-2023 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