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肢体残疾人常用型辅助器具适配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估流程、评估内容及方法、结果判定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肢体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评估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Common Assistive Devices Adaptation for Person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91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7/T 2009—2023肢体残疾人常用型辅助器具适配评估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为肢体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适配提供科学、系统的评估依据。以下将选取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范围内肢体残疾人常用的辅助器具适配评估工作。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
二、术语和定义
1. 辅助器具:指用于补偿或改善肢体功能障碍者身体功能的设备或装置。
2. 适配评估:对肢体残疾人使用辅助器具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这些术语定义清晰准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三、评估流程
1. 信息收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活环境调查等内容。
2. 功能评定: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确定肢体残疾人的具体功能状况。
3. 需求分析:综合考虑残疾人的个人情况、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
4. 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并制定详细的使用计划。
5. 实施与反馈:将选定的辅助器具交付使用,并定期跟踪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四、评估要点
1. 在信息收集阶段,强调了病史采集的重要性,要求详细记录发病时间、病因、治疗经过等信息。
2. 功能评定部分指出,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测量,如使用量角器测定关节活动度。
3. 需求分析时需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确保提供的辅助器具既能满足生理需求又能兼顾心理健康。
4. 方案制定环节特别提到要优先选用国产优质产品,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保障质量。
五、注意事项
1. 所有参与评估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过专业培训。
2. 对于未成年人及老年人,还需额外关注其特殊需求,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方案。
3.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以上是该标准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