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图信息模型智能审查系统数据的内容、格式和交换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图智能审查系统的开发、实施及应用。
Title:Data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Review System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rawing Information Mode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42-2023建筑工程施工图信息模型智能审查系统数据规范》是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图信息模型(BIM)在智能审查系统中的应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格式要求
标准规定了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应采用IFC标准(ISO 16739)作为基础数据格式。这确保了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障碍,并且支持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为了满足本地化需求,还要求补充必要的扩展属性字段,如工程编号、设计单位等信息,这些字段有助于项目管理和后期运维。
模型精度要求
模型精度分为LOD(Level of Development)100至500五个等级,分别对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竣工验收阶段。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推荐使用LOD350级别的模型精度,以保证构件的几何形状、位置关系以及材质等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对于特殊结构或复杂节点部位,可适当提高到LOD400甚至LOD500,以满足精细化审查的需求。
属性信息管理
所有模型元素均需附带完整的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名称、类型、尺寸、材料、施工方法等内容。特别强调的是,与消防、安全相关的设施设备必须明确标注其规格型号、安装位置等关键参数,以便于相关部门进行合规性检查。另外,还要求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便于后续的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工作。
安全性保障措施
考虑到BIM模型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密手段保护数据安全。建议采用HTTPS协议进行网络通信,并对重要文件实施数字签名验证机制。同时,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意外丢失,并限制非授权人员访问权限。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概述,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项目情况灵活调整策略。通过遵循此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图信息模型的质量水平,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