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助管理机构管理绩效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流程及结果运用。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救助管理机构的管理绩效评估工作。
Title:Performance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anagement of Assistanc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1126—2023救助管理机构管理绩效评估规范》是江苏省泰州市发布的关于救助管理机构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救助管理机构的管理绩效评估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旨在提升救助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安全管理、资金使用效率、服务提供质量等四大类指标。这一规定强调了多维度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救助工作的直接成果,还要综合考量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例如,服务对象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而安全管理则需要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记录来体现。
第六条指出评估方法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既要有明确的数据支持,如服务人次、资金支出明细等,也要有主观评价,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受助人员的反馈意见等。这种综合评估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救助管理机构的实际运作情况。
第八条强调了评估周期的重要性,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临时评估次数。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救助工作持续改进。例如,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可以启动临时评估机制,快速调整资源分配策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第十一条提出了评估结果的应用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改进内部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评估结果的应用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推动救助管理工作不断进步。比如,如果评估结果显示某项服务存在明显不足,则应立即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包括修订服务流程、加强员工培训等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