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艾草(农副产品)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艾草的种植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29-2023《艾草(农副产品)种植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对艾草的种植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1. 选址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盐分含量不超过0.3%。
解读:适宜的土壤条件可以保证艾草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同时避免因土壤过酸或过碱影响艾草品质。
二、播种育苗
1. 播种时间: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最佳播种期。
解读:这两个时间段温度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能够提高成活率。
三、田间管理
1.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低于2000kg;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在返青期和分蘖期,每次每亩施尿素10kg。
解读:合理施肥能促进艾草健壮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保护环境。
四、病虫害防治
1.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化学防治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次数,确保安全间隔期。
解读:强调了生态友好的防治策略,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五、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间:一般在开花前10天左右进行,此时艾草挥发油含量最高。
解读:明确采收时机有助于获取高品质的艾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