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及恢复重建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所有A级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Title:Requirements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 DB46T 587-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Z 1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587-2023《A级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是海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A级旅游景区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的预防、应对和恢复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标准要求景区首先应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这包括识别可能影响景区的各类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雷电等,并分析这些灾害对游客安全、设施设备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例如,在台风频发地区,需特别关注高大树木倒伏、建筑物受损等问题。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制定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接收和发布机制至关重要。景区应当设立专门的信息接收终端,确保能够及时获取权威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同时,要构建高效的信息传播网络,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向游客传达预警消息。比如,在暴雨来临前,除了播放广播提醒外,还应在显眼位置设置告示牌,告知游客安全撤离路线。
应急预案编制
每个A级旅游景区都必须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涵盖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流程等方面。对于雷电灾害,预案中应该明确规定当检测到雷电活动时,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引导游客进入安全场所避险。此外,还需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设施设备防护
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在台风季节,加强对标志牌、路灯等易被风吹落物品的固定;对于处于低洼地带的设施,则要做好防洪排涝准备。另外,景区内的监控系统、供电线路等重要基础设施也应具备一定的抗灾性能,必要时可增设备用电源以保障基本运营。
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样不可或缺。培训内容不仅限于理论知识,更应包含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例如,教给员工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灾,以及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有序组织游客疏散。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和训练,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
一旦发生气象灾害,景区应及时开展灾后恢复工作。首先要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修订原有的应急预案;最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类似事件积累宝贵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始终要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总之,《A级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从多个层面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帮助景区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给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好每一位前来观光游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