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潭碧冬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潭碧冬瓜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anbi Winter Melo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4407T 101-2023 潭碧冬瓜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潭碧冬瓜种植的技术规范,对推动该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苗培育
标准明确要求选用经过审定的优质潭碧冬瓜种子,如“潭碧一号”等。在种苗培育阶段,需采用温室育苗方式,并确保温度控制在25℃至30℃之间,湿度保持在60%-80%范围内。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幼苗健康状况,及时剔除病弱植株,以保证种苗质量。
二、土壤准备与施肥管理
对于土壤条件,标准指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种植地。在整地时,建议深耕25厘米以上,并结合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追肥过程中,氮磷钾比例应为2:1:2,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促进果实发育。
三、田间管理措施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每亩栽植约400株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还需注意适时灌溉与排水,特别是在雨季要注意防止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另外,在植株生长期间,要及时修剪侧枝和老叶,以减少养分消耗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四、病虫害防治策略
针对潭碧冬瓜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例如,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同时配合生物农药进行喷洒作业;对于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则可以采用多菌灵等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生产周期内都必须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五、采收标准与质量检测
最后,在采收环节上,标准规定当果实表面出现青白色斑点并且手感坚实即可视为成熟状态。此时应及时采摘,并按照大小分级包装储存。此外,还要求对最终上市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形态、内部组织结构以及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只有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投放市场销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DB 4407T 101-2023 潭碧冬瓜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注重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两大核心理念,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