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红火蚁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红火蚁的防控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Red Imported Fire Ant Control Proced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325-2023《红火蚁防控规程》是深圳市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科学有效地防控红火蚁危害。以下对规程中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红火蚁防控是指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措施减少红火蚁种群数量并降低其危害的过程。这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关于防控原则,规程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求根据红火蚁发生区域类型制定针对性方案。例如,在高风险区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监测预警;而在低风险区则侧重于日常巡查和早期干预。
在防控方法选择上,规程推荐使用饵剂法作为主要手段。饵剂具有高效低毒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同时规定饵剂投放时需均匀撒布于蚁巢周围1-3米范围内,并且要避开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对于化学药剂的选择与使用,规程严格限定只能选用国家批准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治的专用药剂。使用者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配比浓度,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还特别提到不得将农药直接倒入下水道或河流湖泊中处理剩余药液。
生物防治方面,规程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来控制红火蚁种群增长。但这种方法见效较慢且效果不稳定,通常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实施。
规程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长袖衣物、手套以及防虫喷雾等。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暴露皮肤,并妥善处置使用过的工具和废弃物。
最后规程明确了防控效果评估标准:连续两次检查未发现活体工蚁即可判定为基本达标。若未能达到目标,则需重新调整防控策略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以上是对DB4403/T 325-2023《红火蚁防控规程》中重要条文的深度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