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丹参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丹参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anshen (Salvia miltiorrhiz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456-2023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丹参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该标准规定了丹参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引用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国家标准,确保丹参生产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产地环境要求
1. 土壤:要求土壤质地疏松、肥沃,pH值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
2. 气候:年平均气温12℃-15℃,无霜期200天以上,年降水量600-900毫米。
3. 海拔:海拔高度宜在200-800米之间。
三、栽培技术
1. 种子处理:选用当年收获的新种子,播种前需晒种1-2天,并用温水浸泡6-8小时。
2. 播种时间: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9月中下旬。
3. 栽培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亩播种量为0.5-0.7公斤。
四、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苗高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以后每月进行一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2. 追肥:苗期施氮肥促进生长,开花前期增施磷钾肥提高品质。
3. 灌溉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雨季注意排水。
五、病虫害防治
1. 主要病害:根腐病、叶斑病等,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
2. 主要虫害:蚜虫、红蜘蛛等,可选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喷雾防治。
六、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 加工方法:将采挖的丹参根洗净,晾晒至含水量降至12%以下即可入库储存。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于规范丹参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对从事丹参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