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艾草种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选择与处理、育苗方式、苗床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苗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艾草种苗的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Seedling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4T 428-2023 艾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艾草种苗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域内艾草种苗的生产。明确了适用范围为邯郸市,这有助于确保技术措施符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艾草”、“种苗”进行了明确界定。“艾草”指菊科植物中的艾属植物,“种苗”则是指用于繁殖或种植的艾草幼苗。这一部分帮助从业者准确理解所涉及的专业词汇。
3. 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种苗的质量。标准规定了种子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85%。这些指标确保了播种后能够获得健康且高产的种苗。
4. 播种技术
播种时需注意深度控制在1-2厘米之间,并保持行距30厘米左右。同时强调了覆土厚度均匀的重要性,以保证出苗整齐一致。
5.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建议采用滴灌方式供水,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或生物方法处理。
6. 定植技术
定植前要先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定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通常为每平方米种植8至12株。此外还需注意定植时间的选择,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进行最为适宜。
7. 收获标准
当艾草叶片呈现深绿色并开始出现花蕾时即可收获。此时收获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还能促进下一轮生长周期的顺利开展。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1304T 428-2023 艾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从种子选择到最终收获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推动当地艾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促进艾草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