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玉(甘薯)种苗冷棚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冷棚建设、种薯处理、育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红玉甘薯种苗的冷棚繁育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d Greenhouse Propagation of Hongyu (Sweet Potato)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4T 420-2023红玉(甘薯)种苗冷棚繁育技术规程》是河北省邯郸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玉甘薯种苗的冷棚繁育技术。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冷棚:指在冬季或早春季节用于保护作物生长的小型塑料大棚。本规程中明确指出冷棚应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备通风设施以调控温度湿度。
二、环境条件要求
1. 温度:冷棚内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不低于1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甘薯种苗的正常发育。
2. 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0%到80%,湿度过高容易引发病害,而过低则不利于植株生长。
三、种苗选择与处理
1. 种苗来源:必须选用无病毒侵染且健康状况良好的红玉甘薯块根作为繁殖材料。规程强调了种苗质量的重要性,避免携带病原体的种苗进入繁育环节。
2. 预处理:种苗在种植前需经过清洗消毒处理,具体方法为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泥土杂质,再浸泡于0.1%高锰酸钾溶液中10分钟杀菌消毒,最后晾干备用。
四、栽培管理
1. 定植密度:每平方米定植数量为15株左右,合理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个体充分发育。
2. 浇水施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进行灌溉,确保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基肥施用量占总肥量70%,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补充氮磷钾等养分。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叶片背面是否有蚜虫卵或其他害虫迹象,一旦发现立即采取物理或化学手段清除;同时注意预防炭疽病、黑斑病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五、收获标准
1. 收获时间:当主蔓长度达到80厘米以上且叶片颜色转黄时即可开始采收。
2. 质量要求:每个种苗重量应在50克以上,表面光滑无损伤,芽眼清晰可见。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红玉甘薯种苗的质量和产量,为后续的大田种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