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藜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策略、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藜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Title: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inoa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28-2023《藜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藜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病虫害预测预报方面,规程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要求在每个主要种植区设立固定的观测点,定期记录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例如,第4.1条规定:“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置观测频率,春季每7天观测一次,夏季每5天观测一次。”这表明,为了确保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必须保持高频率的监测。
其次,在农业防治环节中,规程提倡通过合理轮作、间作等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第5.2条指出:“藜麦与豆类作物实行两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这一规定有助于打破病原菌或害虫的生活周期,降低其在土壤中的积累量。
对于化学防治部分,规程特别注重安全用药的原则。第6.3条明确指出:“使用农药时应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此外,还要求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使用以防止抗性产生,同时注意施药时间的选择,通常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提高药效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防治也是本规程的一大亮点。第7.1条提到:“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源制剂。”比如可以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特定害虫的数量。这些方法不仅环保而且能够长期维持生态平衡。
最后,在综合管理策略上,规程倡导将上述各种手段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防控体系。第9.1条规定:“各防治措施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这意味着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方式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综上所述,《藜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藜麦生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保障藜麦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