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栎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蒙古栎苗木的培育及相关林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golian Oak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26-2023 蒙古栎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蒙古栎苗木培育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开展蒙古栎的育苗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种子采集与处理”部分,规程明确指出种子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并要求种子采收后需立即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发芽率下降。具体操作中,种子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摊晾,避免阳光直射,确保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这一措施对于保持种子活力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后续播种的成功率。
关于播种时间的选择,规程建议春季播种为宜,具体时间为土壤解冻后至幼苗出土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春季丰富的光照和水分资源,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播种时间,确保最佳的生长环境。
在苗期管理环节,规程强调了水肥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在幼苗出土后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以免造成烂根现象。施肥方面,则主张采用平衡施肥法,即氮磷钾的比例控制在1:1:1左右,结合基肥与追肥的方式进行补充。此外,还应注意定期除草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为幼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另外,规程还特别提到了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提倡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切忌滥用农药,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在苗木出圃之前,规程规定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株高、地径、根系发育状况等指标的测量,以及外观质量的评估。只有达到标准要求的苗木才能被允许出圃销售或用于造林工程,从而保证最终造林效果。
以上便是对《DB1308T 326-2023 蒙古栎育苗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