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渍土地区桥涵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盐渍土地区的公路及桥梁工程中桥涵基础的施工。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Construction of Bridge and Culvert Foundations in Saline Soi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渍土地区桥涵基础施工技术指南》(DB63/T 2149-2023)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为在盐渍土地区进行桥涵基础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关于盐渍土的分类与特性
标准中明确指出,盐渍土根据其含盐类型和含盐量分为硫酸盐类、氯化物类及碳酸盐类三种主要类型,并进一步细分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和强盐渍土三个等级。施工单位需依据现场实际检测结果确定具体的盐渍土类别。这一分类对于后续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盐渍土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到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施工准备阶段的要求
在施工前,必须完成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取样分析、地下水位测量等。标准特别强调了对地下水资源状况的评估,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引起地下水污染或改变原有水文条件。此外,还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流程图、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内容。
基础处理技术
对于盐渍土地基处理,标准提出了多种方法,如换填法、强夯法、化学加固法等。其中换填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处理,通过替换掉原有的不良土体来提高承载力;而强夯法则更适合深层加固,通过重锤自由落下的冲击力使土体密实;化学加固法则利用化学试剂改善土体力学性能。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技术要点,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防腐防渗措施
鉴于盐渍土环境中腐蚀性较强的特点,《指南》特别强调了防腐防渗的重要性。建议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并采取适当的表面涂层保护措施以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避免积水滞留导致盐分结晶膨胀破坏结构完整性。
环境保护与安全操作
最后,标准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要求施工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开敏感时段;妥善处置废弃物,防止二次污染发生等。此外,还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盐渍土地区桥涵基础施工技术指南》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而且注重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是一部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行业规范文件。希望上述解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