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李苗木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规划、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嫁接育苗、苗期管理、出圃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李苗木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um Seedling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739—2023《李苗木繁育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李苗木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提高苗木质量、保障果树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中关键条款包括:
1. 苗木品种选择: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优良品种。具体要求是:种子来源需明确,采集自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健壮母树,且果实品质优良。
2. 种子处理:种子采集后需立即进行清洗,去除杂质。然后采用层积法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种子与湿沙按1:3体积比混合,在温度0-5℃条件下存放60-90天。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应达到85%以上。
3. 播种育苗:适宜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苗床要平整,土质疏松肥沃。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3倍,行距20-25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种后要覆盖细土,保持土壤湿润。
4. 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撤除覆盖物,并进行间苗。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定苗。期间要注意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5. 起苗包装:起苗前2-3天要浇透水,起苗时要尽量保护根系完整。苗木分级标准为:地径0.8厘米以上,高度30厘米以上,根系发达。包装时要用专用容器,每100株为一捆,标明品种、数量、产地等信息。
这些规定为李苗木繁育提供了标准化流程,有助于提高苗木质量和成活率,促进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