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恩施玉露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加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恩施玉露茶的生产和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Enshi Yulu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恩施玉露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DB42/T 610-2023)是湖北省恩施州为规范恩施玉露茶的生产与加工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到成品检验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证恩施玉露茶的独特品质和地域特色。
一、鲜叶采摘
标准要求鲜叶应选择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3时之间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采摘时要保持芽叶完整、新鲜洁净,避免机械损伤和污染。同时强调不同等级的产品需采用相应标准的鲜叶,确保原料的一致性。
二、摊放处理
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进行摊放处理,摊放厚度以5-10厘米为宜,时间控制在4-6小时,具体视天气情况调整。摊放环境要求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70%-80%。摊放过程中要定期翻动鲜叶,防止发热变质。
三、杀青工艺
杀青是形成恩施玉露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标准规定杀青温度控制在180-220℃,时间为30-40秒。杀青过程中要掌握\"高温短时\"的原则,做到\"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青程度以叶色转暗绿、青草气消失、略带清香为宜。
四、揉捻成型
揉捻采用6CR-35型揉捻机,压力轻重交替进行。初揉时间为8-10分钟,解块散热后再进行复揉,时间6-8分钟。揉捻成条率要求达到85%以上,茶叶条索紧结、卷曲成形。
五、干燥提香
干燥分初烘和足干两阶段进行。初烘温度100-120℃,时间10-15分钟;足干温度80-90℃,时间15-20分钟。干燥过程中要不断翻动茶叶,使水分均匀散失,同时激发香气物质的转化。成品含水量控制在5%-6%。
六、分级包装
产品按感官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分级时要剔除不符合标准的茶条,保证各级产品的纯度。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包装安全要求,内包装采用铝箔袋或复合膜袋,外包装采用纸箱。每件净含量偏差不得超过标称值的5%。
七、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品质、水分、碎末含量、净度等。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农药残留量等。检验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取样方法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方可出厂销售。
八、标志运输贮存
产品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等内容。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避免日晒雨淋。贮存仓库应干燥通风,温度低于25℃,相对湿度低于65%,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九、质量承诺
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入库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产品实行\"三包\"政策,即包退、包换、包赔。如出现质量问题,生产企业应在24小时内作出响应并妥善处理。
十、附录
附录部分提供了恩施玉露茶的感官品质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具体数据。同时给出了不同等级产品的实物标准样,作为检验评定的参考依据。还列出了相关的引用标准和术语定义,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应用。
总之,《恩施玉露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DB42/T 610-2023)涵盖了恩施玉露茶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料选择到成品销售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恩施玉露茶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