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简易设施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采用简易设施进行马铃薯栽培的生产活动。
Title:Potato Simple Facility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021-2023《马铃薯简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在简易设施条件下的栽培技术。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条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无重茬的地块,耕层深度应达到30cm以上。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选址的重要性。地势平坦可以保证灌溉和排水的均匀性,避免积水导致根部缺氧。耕层深度直接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发育空间,30cm以上的深度能够满足马铃薯生长的需求,确保其根系充分扩展。
种薯处理
标准条文: 种薯播前15~20天开始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待芽长至0.5~1.0cm时即可播种。
解读: 催芽是提高马铃薯出苗率的重要步骤。适宜的温度(15℃~20℃)有利于种薯内部养分的转化,促进幼芽健康生长。过早或过晚播种可能会影响幼苗的健壮程度,因此严格控制催芽时间和芽长非常必要。
栽培密度
标准条文: 栽培密度一般为每亩种植4000~5000株。
解读: 合理的栽培密度对于马铃薯产量至关重要。密度过大可能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影响光合作用效率;而密度过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障单株产量。
水肥管理
标准条文: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开花期前后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配合有机肥使用。
解读: 马铃薯对水分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开花期,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助于块茎膨大。同时,氮磷钾元素的均衡供给能够促进植株健康成长,提高产量。结合有机肥使用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提供全面的营养成分。
病虫害防治
标准条文: 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解读: 马铃薯容易受到晚疫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的侵袭。定期巡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损失。物理方法如覆盖防虫网,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化学方法则需谨慎使用,遵循安全间隔期原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上述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马铃薯简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为马铃薯的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