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用铁路内燃机车排放后处理装置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的排放后处理装置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xhaust after-treatment devices of in-use railway diesel locomoti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S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45.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铁路运输领域,排放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环境保护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TCCTAS 140-2025《在用铁路内燃机车排放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作为最新发布的标准,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如 TCCTAS 140-2018),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完善,特别是在后处理装置的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上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本文将以“柴油颗粒物过滤器(DPF)的再生性能要求”为切入点,深入解读 TCCTAS 140-2025 与旧版标准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操作要点。
在 TCCTAS 140-2018 中,对于 DPF 的再生性能仅提出了基本的堵塞压力限值和再生频率的要求,但未明确界定不同工况下的再生效率指标。这导致在实际使用中,部分机车因再生不充分而出现堵塞、排放超标等问题,影响了后处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而在 TCCTAS 140-2025 中,新增了对 DPF 再生效率的具体量化要求,明确了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如怠速、低速、高速)的再生效率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同时,还引入了“再生周期稳定性”这一新概念,即在连续运行过程中,DPF 的再生周期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因系统故障或操作不当造成频繁或失效再生。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提高了 DPF 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也对机车运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维护和技术管理要求。例如,在日常检查中,技术人员需要关注 DPF 的再生状态是否符合标准,及时调整运行参数或进行必要的维护。
此外,该标准还强调了再生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要求,指出在再生过程中,DPF 内部温度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因过热导致材料老化或结构损坏。这一细节在旧版标准中并未涉及,是 TCCTAS 140-2025 在技术细节上的重要补充。
综上所述,TCCTAS 140-2025 对 DPF 再生性能的提升,不仅是对技术标准的一次升级,更是对铁路内燃机车排放控制能力的一次强化。对于相关从业人员而言,理解并落实这些新要求,将有助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排放风险,推动铁路运输向绿色低碳方向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