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紫花苜蓿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urple Clov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304T 077—2023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玉溪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紫花苜蓿的种植与管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方面,该标准强调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质牧草品种。这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挑选最适合的紫花苜蓿品种,以确保其生长旺盛并具备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关于播种技术,规程指出要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均匀撒播种子,并且覆土厚度控制在1-2厘米之间。这样做可以保证种子能够充分接触土壤,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同时,还建议施加适量基肥来满足初期生长需求。
对于田间管理,标准要求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合理安排灌溉频率与水量,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适时修剪过密枝叶以促进通风透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健康的植株状态,延长采收周期。
此外,关于收获时间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当主茎出现第一朵开放花时即为最佳收获时机。此时收割不仅有利于保持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还能减少养分消耗,为下一茬次积累更多能量储备。
最后,在储存环节内务必将干燥后的干草妥善保存于阴凉干燥处以防霉变。同时记录每次采收日期及数量以便追溯来源质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 5304T 077—2023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从选种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都给予了科学合理的指导,这对于推动当地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