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皇竹草的栽培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利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皇竹草的种植、收获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Title: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Pennisetum purpureum × P. american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皇竹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牧草资源,在云南省有着广泛的种植和应用。《DB 5304T 061—2023 皇竹草栽培与利用技术》的发布为皇竹草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挑选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且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例如,“云瑞1号”因其高产性和良好的适应性被推荐作为主栽品种之一。这要求种植者在选种时不仅要考虑种子来源的可靠性,还要结合当地的土壤类型、降水情况等因素综合考量,确保所选品种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二、整地与播种
对于整地环节,标准强调要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透气,并施足基肥以满足植物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具体来说,每公顷可施用有机肥不少于30吨,过磷酸钙750公斤。关于播种方式,建议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约为2-3厘米,覆土后适当镇压有助于提高出苗率。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几个要点:一是及时除草松土,特别是在幼苗期,杂草竞争会严重影响皇竹草的正常发育;二是合理灌溉,尤其是在干旱季节,需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三是适时追肥,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氮肥一次,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四、病虫害防治
鉴于皇竹草易受到某些病虫害侵袭,标准特别提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比如,对于蚜虫可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处理;针对锈病,则需要清除病残体并喷洒多菌灵类杀菌剂。此外,还提倡通过轮作换茬、种植防护林带等方式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五、收获与利用
当皇竹草长至适宜高度(通常为1.5米左右)时即可开始收割。第一次收割应在植株抽穗前完成,留茬高度控制在5-10厘米之间有利于后续再生。收获后的皇竹草可以作为青饲料直接饲喂家畜,也可以加工成干草或颗粒饲料储存备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干草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分含量低于14%,防止霉变影响品质。
以上便是根据《DB 5304T 061—2023 皇竹草栽培与利用技术》提炼出来的核心要点及专业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皇竹草的栽培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