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主要疫病免疫接种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从事畜禽养殖、防疫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munization of Major Animal Epidemics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304T 058—2023《畜禽主要疫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云南省畜禽养殖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疫病防控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免疫程序制定
标准明确指出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畜禽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制定。例如,在第5.1条中强调,对于猪场来说,仔猪在出生后7-10天内需要接种猪瘟疫苗,而育肥猪则应在60日龄左右加强一次。这一规定基于猪瘟病毒传播快且对幼崽危害大的特点,确保了免疫效果最佳化。同时,针对蛋鸡,标准要求雏鸡在10-14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并在42日龄时再次免疫,以保证产蛋期母鸡健康稳定生产。
免疫操作要点
第7章详细描述了免疫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提到注射部位的选择至关重要。如牛羊肌肉注射时应避开脊椎神经密集区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外,使用前需检查疫苗外观是否正常,严禁使用过期或变质产品。特别是冻干苗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稀释后再使用,不可随意更改稀释比例或添加其他物质。
免疫档案建立
标准特别强调了建立健全免疫档案的重要性。按照第9章的规定,养殖场必须记录每次免疫的时间、种类、剂量及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查询。这不仅有助于评估免疫效果,还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例如,如果某批次疫苗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则可通过查阅档案找到原因所在,从而改进后续工作流程。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运输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导致延迟进舍),标准给出了相应建议。比如第10章提出,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可适当推迟初次免疫时间,但间隔不得超过推荐间隔期的一半。这样做既能保障动物安全,又能维持良好的免疫效果。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提炼,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 5304T 058—2023《畜禽主要疫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共同促进云南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