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评价准则。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等场所的照明设计、改造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assroom Light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6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622-2022《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为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设计、安装、验收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照度与均匀度:标准规定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lx),且照度均匀度(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不应低于0.7。这意味着在教室内,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的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线,并且光线分布较为均匀,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的情况。
2. 眩光控制:为了减少视觉疲劳,标准要求统一眩光值(UGR)不大于19。这表明灯具布置应合理,避免产生刺眼的反射光或直射光,从而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3. 色温选择:推荐使用色温范围在3300K至5300K之间的光源。较低的色温(如暖白光)可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而较高的色温(如冷白光)则有助于提高注意力集中度。因此,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色温对于促进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4. 显色指数:光源的显色指数Ra需达到80以上。高显色指数意味着物体的颜色能够被准确地还原出来,这对于美术等需要精确辨识颜色的专业课程尤为重要。
5. 频闪效应:禁止采用会产生显著频闪现象的产品。长期暴露于闪烁光源下可能会引起头痛、眼睛疲劳等问题,影响师生身心健康。
6. 节能要求: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型灯具,并结合自然采光条件灵活调整人工照明强度。例如,在白天阳光充足时适当降低灯光亮度,既节省能源又符合环保理念。
7. 维护周期建议:每学期至少检查一次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定期清洁灯罩表面灰尘,以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改善中小学校教室内的光照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