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与剧毒化学品电子追踪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系统安全要求及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与剧毒化学品在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处置等环节的电子追踪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nic Tracking of Precursors for Explosives and Highly Toxic Chemic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6T 171-2022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与剧毒化学品电子追踪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的全程监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等核心概念。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了不同使用者在相同语境下理解一致。
技术要求
1. 信息采集
- 标准要求所有涉及的单位必须准确采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及使用环节的信息。这不仅限于化学品种类、数量,还包括相关的责任人信息。
2. 数据传输
- 数据传输需采用加密方式,并确保数据完整性。这意味着任何数据交换过程中都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3. 系统功能
- 系统应当具备实时监测、预警等功能。例如,当某项化学品库存量低于安全阈值时,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行动。
4. 接口规范
- 对于与其他系统的对接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各系统间能够无缝连接,实现信息共享。这对于构建统一的国家或地区级监管平台至关重要。
实施与管理
- 强调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符合最新修订的标准。
- 提出了培训机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熟悉掌握本标准内容及相关操作流程。
以上是对《DB2306T 171-2022》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这项标准对于加强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