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肇源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肇源大米的生产和经营。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Zhaoyuan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肇源大米》(DB2306/T 169-2022)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肇源大米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肇源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肇源大米的独特品质。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肇源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定在黑龙江省肇源县行政区域内的头台镇、超等乡、茂兴镇、二站镇、新站镇、古龙镇、义顺乡、福兴乡、和平乡、三站镇、薄荷台乡、大兴乡、民意乡、浩德乡、腰新乡等乡镇。这一范围的划定基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包括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源,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肇源大米特有的品质特征。
自然环境
肇源大米的生长环境具有显著特点。年平均气温为4.5℃,≥10℃的积温达到2900℃,年降水量约为500毫米,无霜期大约为140天。土壤类型主要为黑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8%,pH值介于6.5到7.5之间。松花江、嫩江和第二松花江三江交汇于此,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肇源大米的优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栽培技术
标准中详细规定了肇源大米的栽培技术要点。首先,品种选择需符合NY/T 593的要求,选用适宜当地种植条件的优质水稻品种。种子处理采用晒种、选种、浸种和催芽等步骤,确保种子健康且活力充足。播种时间通常安排在4月上旬至中旬,插秧时间为5月中旬至下旬,确保秧苗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
施肥管理遵循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氮磷钾比例合理搭配。水分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需根据土壤湿度适时调整灌溉量。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优先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质量要求
肇源大米的质量指标涵盖了感官、理化、卫生和污染物等多个方面。感官特性要求色泽洁白鲜亮,气味清香纯正,滋味甘醇适口,形态整齐均匀。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15.0%,垩白度≤10.0%,直链淀粉含量15.0%~22.0%,胶稠度≥70 mm。卫生指标严格控制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确保产品安全健康。
检验方法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标准明确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感官检验采用目测、鼻嗅和口尝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理化指标通过仪器分析测定,如水分含量使用烘箱法,垩白度利用显微镜观察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采用酶水解法,胶稠度则按照GB/T 17891的规定执行。卫生指标的检测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肇源大米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的相关规定,包装标识必须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机械损伤。贮存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常温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5%,并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肇源大米》(DB2306/T 169-2022)从多个维度规范了肇源大米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旨在维护和提升肇源大米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为肇源大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